劇情
主角尚萬強,只因為偷了一條麵包要救快餓死的侄子,而被關進牢裡長達十九年(其中一大部分是因為逃獄),重獲自由的他,處處受到歧視,只有一個教主好心收留他。但窮困的習慣使他故態復萌,偷走教主的銀器,不料半路被捉到。被帶到教主面前時,教主不但沒有揭發,反而撒謊說那是他贈送的。尚萬強跪求原諒,主教要他宣誓將靈魂交付上帝,自此重新做人,並將另一只燭台也送給他。尚萬強感受到慈悲的力量,撕毀假釋令,決心再創新生。
八年後,尚萬強果真履行諾言,他改名麥道臨,成為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,這時他遇到一位可憐的女工芳婷。芳婷有位女兒叫柯賽特,因為沒有能力獨自扶養她,芳婷只好將她安頓在泰乃第家(酒店老闆),每個月將她掙來的錢通通寄去給女兒,希望女兒能得到好的待遇。不料泰乃第不但不好好照顧珂賽特,反而叫她做牛做馬。芳婷的身體越來越差,尚萬強決定要幫助這對可憐母女。
一次意外事故,暴露出尚萬強異常的力氣,也使警長賈維開始懷疑市長。某次,警局捉回來一個長得很像尚萬強的嫌犯,正直的尚萬強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,於是來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分。賈維立刻就想逮捕他,但尚萬強為了要救出珂賽特,情急之下打昏賈維逃逸。
尚萬強來到泰乃第家時,珂賽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,他當下決定帶走珂賽特。珂賽特終於能脫離苦痛,真正享受起一個孩子應享的快樂生活。尚萬強把她帶回巴黎,以父愛呵護她長大,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,然而賈維的陰影依舊籠罩在尚萬強身上,揮之不去。
九年過後的巴黎,充滿著動盪的氣氛,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與地獄無異,社會湧動著一股革命的暗潮。某次馬里歐在街上撞見珂賽特,對他一見鍾情,珂賽特也如此。愛波寧(泰乃第長女)雖暗戀著馬里歐,但不忍心看到馬里歐為情所苦,只好帶他來找珂賽特,兩人終於能互訴衷曲,愛波寧在旁邊忍受著悲傷,還阻止了丐幫的搶劫,著實是個堅強的女孩。此時尚萬強考量革命的亂象和賈維的威脅,決心帶珂賽特離開巴黎,這對戀人就硬生生地分離了。
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進展,青年開始建築防禦工事,馬里歐送信給珂賽特,卻落入尚萬強手中。為了女兒的幸福,他想要去勸阻馬里歐參加起義,卻發現冒充同志的賈維遭到認出,被捆綁在地。他自願處理賈維,其實是故意的放走他。
革命爆發,同志大都犧牲,馬里歐也受了重傷,尚萬強救了他。在下水道裡,尚萬強遇見賈維,他懇求賈維放他走。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動,賈維讓出路來,可是一生的堅持並不易改變,他內心受到極度的煎熬,終於無法自解,投河自盡。
馬里歐逐漸康復,他不知道是誰救了他一命,只好把一切歸功於珂賽特的照料。在婚禮上,馬里歐了解到自己的岳父就是救命恩人,趕到尚萬強住處時,尚萬強已經快死了,他說出了珂賽特的身世。老人終於走了,他的靈魂和芳婷、愛波寧、及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,庇護著這對愛人,迎向光明的未來。
感想
一開始接觸這個故事是在小學的時候。看書。當時,並沒有多大的感覺,只是覺得「悲慘世界」這個名字好悲傷,裡面的每一個人物的故事也令人鼻酸。後面的劇情也看得霧煞煞,印象不深。
再次欣賞這個故事,以音樂劇的形式。我發現,我好像對每一個角色有了新的感覺。
主角尚萬強,原本對世界充滿憎恨,但受了教主的教化,決定改頭換面,做個良善的好人。我覺得他幫助了和她有相同遭遇的芳婷及珂賽特,是想要贖罪,贖她先前所犯下的罪過。最後他離開人世,讓人覺得有些悲傷,但當他死時,珂賽特、馬里歐都陪在身邊,芳婷也化為天使來迎接他,這也算是一種happy end吧。
芳婷和珂賽特悽慘的遭遇讓我感受到人性的險惡,有種「窮人總是被欺負」的感覺,感到不公。如果是我遇到這種事,我該怎麼辦呢?我一直問自己。芳婷最後病逝,到最後一刻還是想著寶貝女兒到底有沒有吃飽睡暖,令人鼻酸,也感到不捨。
嚴守法律精神的賈維,他是正義的「堅持者」,也是正義的「頑固者」,一生死守法律與正義。一開始我很討厭他,明明人家沒有惹你,你幹嘛一直找人麻煩?最後我才慢慢了解他的那份固執,那是他唯一的信念,要把罪犯繩之以法。出現了像尚萬強這種人,讓他開始困惑他堅持的到底是什麼。最後他無法再面對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,選擇跳河結束一生,感到遺憾。
酒店老闆和老闆娘,有點丑角角色。我討厭他們,但在這齣沉重的戲劇中,他們給了點調味劑,讓氣氛緩和下來,所以也不能刪掉他們的戲份。雖然是爛人(哪個人會去撿死人的金牙、首飾拿去賣錢?!) 愛錢的本性是每個人都有的,但放大之後還真是恐怖,只能這麼說。
愛波寧是泰乃第的女兒,性格和爸媽有很大差別,你看看,爸媽在地下道撿死人金牙,愛波寧為了愛不惜犧牲生命(雖然他不愛她),真是諷刺,說不定他們會遇到愛波寧屍體…(恐怖)
馬里歐應該是裡面遭遇最好的。雖然最後革命同胞都去世,留下陰影,但他還是和珂賽特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也算是幸運吧。
看完音樂劇,只有長長的沉默。
每一首音樂都繚繞在腦海,久久不散。
每一幕場景都牽動心情,上下起伏。